E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媒體報導 > 正文

船東、租家觀望!二手船市場掀起“日本船VS中國船”價值博弈!

發佈時間:2025-03-24 09:20:31 閱讀量:110

美國港口費提案尚未落地,但其震波已迅速傳導至二手船市場,掀起了一場圍繞日本船中國船的價值分化與博弈熱潮。


希臘船舶經紀公司Allied Shipbroking最新週報指出,儘管目前全面評估該提議的影響還為時過早,但初步跡象顯示,船東已開始重新評估其船隊策略,並探索其他採購選擇。



分析師注意到,買家對中國建造的資產風險進行審慎評估的同時,對日本建造的散貨船興趣日益濃厚。然而,儘管租船市場狀況有所改善,船東並未急於交易。相反,許多人採取觀望態度,在做出決策前仔細權衡各種選擇。


船舶經紀公司WeberSeas的觀察進一步佐證了這一趨勢,日本建造的船隻需求強勁,但供應卻捉襟見肘——許多船東選擇捂盤惜售,期待未來價值溢價。


與此同時,中國建造船舶的市場處境正悄然惡化。多家船舶經紀公司報告顯示,中國船在銷售清單上的數量顯著下降,即便易手,也多為中國買家接盤。




租船市場同樣出現微妙變化:租家對長期租用中國船的興趣下滑,尤其是在前往美國墨西哥灣的航線上,一些中國船東和運營商似乎對將船舶派往美國持猶豫態度。


Allied預測,若趨勢持續,日本船賣家將佔據議價主動權,價格溢價可期;而中國船則可能被迫降價求售,資產價值分化將愈發顯著。數據顯示,極靈便型與超靈便型船隊中近50%由中國船廠建造,這一細分市場的下行壓力尤為突出。


面對不確定性,船東並未急於下注,而是選擇以靜制動AlliedWeberSeas均指出,儘管租船市場有所回暖,交易活躍度卻未同步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船東的觀望態度源於多重考量:一是等待324日美國公開聽證會的最終結果,以明確提案的實施細則與影響範圍;二是評估日本船供應的稀缺性與價格走勢,避免盲目追高;三是權衡中國船的處置策略,是低價拋售還是調整航線以規避美國市場。


克拉克森此前指出,美國港口費提案將引發和美國海運貿易相關的運費市場、租船市場和二手船市場的收益和資產價格分層化趨勢。在船隊運力部署層面,中國建造船舶面臨高昂港口費用將降低中國建造船舶在租船市場和船舶交易市場中的吸引力,進而提高其他造船國家/地區的競爭力。


克拉克森研究初步預計,若保持當前運力部署並按照提案的收費結構組合,將導致海運額外成本大幅增加,理論上港口費用將高達400-520億美元/年。同時,克拉克森研究估算2024年全球貨運船隊收益預估值為3200億美元。一方面,經營船東尋求成本轉嫁,另一方面船東運力部署調整也將造成運力供給紊亂,從而進一步導致海運運輸低效環境,海運運費上升。



來源:海運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