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货主须知:集装箱海运碳排放创新高

发布时间:2025-04-24 09:19:08 阅读量:117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集装箱海运碳排放量创下历史新高,主要归因于红海危机带来的影响。



XenetaMarine Benchmark发布的数据警示,尽管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导致地缘政治局势升温,但业界仍需关注气候议题以及供应链各方需采取的行动,以应对这一挑战。


鉴于碳排放呈现不降反升的态势,一个根本性问题浮出水面,即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到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能否实现?货主亦需了解排放法规对其业务的影响,以及自身在减少供应链碳排放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


排放量创新高

2024年,全球集装箱海运碳排放量同比增长14%,达到2.406亿吨,超越了2021年创下的2.185亿吨的纪录。


需要强调的是,这一破纪录的数据不应成为批评航运业减排努力的口实,因为其很大程度上源于202312月红海冲突升级后,船只被迫绕行好望角导致航行距离大幅增加。


无论是运输量增加,还是货主因应红海危机提前装载进口货物2024年集装箱运输需求创下历史新高,而上述航线调整的必然结果便是排放量创新高。总运输量(货物运输吨数乘以航行里程)在2024年增长了18%


减排议题备受关注

47日至11日召开的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83次会议期间,创纪录的高排放数据提醒业界,航运业减排任务相当艰巨。


首先,必须深入剖析2024年集装箱船碳排放量创纪录背后的原因。排放量增幅最大的是大型船舶,而这些船舶的运输量增幅也最为显著。


2024年,14,50020,000 TEU船的排放量达到2,420万吨,较2023年增加730万吨,增幅高达43%。而20,000 TEU以上的船舶排放量较2023年增长35%,达到1,960万吨。


2024年,载箱量14,500 TEU以上的船舶占集装箱船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8%。然而,鉴于这型船占据全球总运力25%,尽管其排放同比增幅最大,但或许并非是上述关切的主要源头。



从上图可看出8,00012,000 TEU船在总排放量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尽管2024年这类船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同比增长8%5,130万吨,但其在2023年较高的基数意味着排放基数较大。此类船舶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尽管其运力仅占全球集装箱运力的20%


运力份额与排放份额之间的不平衡,源于更大型的船舶船龄更小,因而能效更高。

运输量的增加固然是排放量增长的主因,但并非全然如此。在众多船型中,相较运输量的增长,2024年其排放量增长仅高出几个百分点。例如,14,50020,000 TEU船的运输量增长了43%,与其排放量的增幅基本一致。


而运输量的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源于202312月至202412月期间,14,50020,000 TEU船队运力增长了26%

不过,亦有例外情况,即运输量增长与排放增长并不匹配。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小型船舶的排放增长低于运输量,这得益于更高的装载率以及稳定的平均航速带来的效率提升。

而另一方面,202420,000 TEU以上的船舶排放量增长了35%,是其运输量增长率16.6%2倍多。


这种差距主要源于大型船舶的效率下降。首先,2024年平均航速提高了5%,对燃油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是船舶装载率的下降,其计算方式为载货吨数乘以航行海里数除以TEU运力乘以航行海里数。简而言之,就是货船实际运载量与基于其运力可运载量之间的对比。


2023年相比,大型船舶的利用率指标下滑了近10个百分点。原因显而易见,即船队中最大的船型提供的总运力有所提升,但同时关键回程航线的需求增长有所放缓。这意味着返程航线上的货量较以往更少,从而影响了船舶的年度利用率。2024年,以TEU计的去程货运量增长了9.5%,而回程货运量仅增长了0.9%


监管在即

回顾近期IMO通过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温室气体(GHG)修正草案,其中达成协议的一项关键指标是船舶燃料强度,该指标将在从油井到使用的基础上进行测量(包括燃料的全生命周期)。


2028年起,与2008年设定的基准相比,船舶必须将燃料强度降低一定比例。在减排幅度方面,存在两个层级:


第一层级:基础目标

2028年减排4%。超过基础减排目标的船舶,每吨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支付380美元。

第二层级:合规目标


2028年减排17%。处于基础目标和合规目标之间的船舶,将为每吨温室气体排放支付100美元或购买补偿单位。任何超过合规目标的船舶都将获得盈余单位,这些单位可存储两年,或与未达标船舶进行交易。


减排目标将逐年递增,预计到2040年碳强度将降低65%。不过诸多细节仍有待敲定,预计将在202510月最终确定并获批。


尽管业界对该协议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航运公司如今对脱碳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货主的减排策略

当前,航运界必须直面现实,审慎权衡。鉴于美国对各国加征关税的威胁,现阶段将供应链中的碳排放议题提上董事会议程实属不易。


然而,即便货主当前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但仍可将碳减排纳入货运采购战略之中。

本文中的航运公司均为匿名处理(Xeneta客户可通过平台查看碳排放指数数据),但显而易见,各家公司在排放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


必须强调的是,较低的排放并不等同于较低的运费。尽管货主在新合同谈判中优先考虑最具竞争力的费率合情合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兼顾碳排放,尤其是在价格和服务交付相近的两个承运商之间做选择时。


对于那些倾向于选择海运而非成本更高、碳排放量更大的空运的货主而言,这些数据也至关重要。



来源: Xen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