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幹散貨市場風雲變幻:希臘船東強勢出擊,好望角型船領漲
近期,全球幹散貨市場經歷了一系列變化,二手船交易活躍、需求疲軟的影響仍在持續。好望角型船(Capesize)在過去一個月中逆勢上漲。根據Veson Nautical的最新月度報告,各個年齡段的好望角型船舶價值均出現0.5%至5.0%的環比增長,其中10年船齡的漲幅最大,主要受二手市場需求旺盛推動。相比之下,大多數其他船型的價格下降了3.0%至16.0%。
此外,數據顯示,好望角型船舶在二手船買賣(S&P)市場上交易最為活躍,僅上個月就有15艘好望角型船舶易手,其中14艘建造年份在2006年至2015年之間,另有一艘超過20年船齡的老舊船也成功出售。在過去兩周內,船舶經紀人跟蹤到5艘好望角型和Newcastlemax型船舶的成交,平均船齡為13.8年。
低調的希臘船東成為二手船市場的活躍買家
具體來看,2025年1月至2月期間,共有81艘散貨船易手,但市場活躍度較去年有所下降。希臘船東在二手散貨船市場的活躍度顯著上升,尤其是在現代和中等船齡的船舶交易中表現突出,售出31艘散貨船,占總交易量的38%,其次是挪威船東,出售了9艘船。Allied Shipbroking數據顯示,在過去12個月裏,希臘船東累計出售了116艘散貨船,僅次於以130艘交易量排名第一的日本船東。然而,希臘船東在購船方面同樣活躍,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以178艘交易量領先的中國船東。
雅典的Adelfia Navigation 購入了一艘2019年建造的81,795載重噸(dwt)卡姆薩爾型(Kamsarmax)散貨船 CMB Permeke(現更名為 Agia Filothei A),成交價約為3,400萬美元。此外,Seaspire Maritime 近期收購了一艘2015年建造的37,614 dwt靈便型(Handysize)船舶 Unity North(現更名為 Icarian Spire),成交價約為1,600-1,650萬美元,並於2024年上半年購入一艘2013年建造的 Cycladic Spire,繼續擴展其日系船隊。而Load Line Marine 也被披露出以近2,000萬美元的總價購入兩艘2012年建造的靈便型船舶 DL Tulip 和 DL Marigold,進一步擴大至19艘船的船隊規模。Kanellakis集團則以660萬美元低價拋售了一艘2002年建造的Panama型船舶“Alpha Melody”。韓國泛洋海運(Pan Ocean)以1,600萬美元出售了一艘2012年建造的Kamsarmax型船舶“Pan Clover”,這一趨勢顯示,市場正在加速優勝劣汰,低能耗、高合規性的新船更受租家歡迎,而老舊船舶的前景則不容樂觀。
部分散貨船舶價格回升的背後,是租船市場的強勁反彈。波羅的海交易所(Baltic Exchange)的數據表明,1月31日至2月28日期間,好望角型船舶的平均即期運價大漲108.0%。進入3月後,市場延續這一趨勢,僅在3月第一周,日均即期運價就上漲了3,660美元,3月7日報收於20,084美元。
Allied Shipbroking的最新報告指出,太平洋礦商的活動增多,推動運價大幅上漲。同時,大西洋市場的運力緊張以及從巴西南部和西非至中國的貨運需求上升,進一步支撐了市場走勢。分析師認為,隨著3月進一步推進,市場情緒依然樂觀,預計貨運量將繼續增加,推動運價進一步走高。
需求增長放緩,船隊擴張顯著
儘管好望角型船舶表現突出,但行業面臨的貿易挑戰因需求增長放緩而加劇。Howe Robinson預測,2025年幹散貨需求增長率為1.5%,顯著低於2024年的3.2%和2023年的5.0%。預計2025年鐵礦石需求僅增長1.6%,而2024年和2023年分別為3.3%和5.1%。煤炭貿易預計將收縮,預計下降0.3%,而去年的增長率為1.8%,2023年為6.6%。穀物貿易需求增長率從2024年的6.1%降至2025年的僅0.5%。小宗散貨貿易預計將保持相對穩定,2025年增長率為2.7%,而前一年為2.8%。
另一方面,船隊規模將顯著擴大。Howe Robinson數據顯示,2025年散貨船隊年增長率將達到2.5%。超靈便型船隊預計將經歷最大增幅,考慮到新船交付和預期拆解,預計增長率為4.8%。靈便型和巴拿馬型船隊也將擴大,預計船隊增長率分別為2.7%和2.6%。好望角型散貨船的增幅將較為溫和,為1.4%。特別是,從2025年第二季度開始,新船交付量將急劇上升,並在第四季度達到峰值。幹散貨船隊的總訂單量目前占現役船隊載重噸的11.0%。
船舶拆解上,分析師預測今年將有約3.3%的船隊,相當於3400萬載重噸,被送往拆船廠。各船型的平均拆解年齡表明,船舶的運營壽命普遍超過20年。
此外,中國市場仍是全球幹散貨貿易的關鍵力量。2024年中國鐵礦石進口創新高,但2025年的增長預期仍受到房地產市場調整和新能源轉型的影響,未來需求存在不確定性。同時,鋁土礦貿易持續增長,2024年全球海運量突破1.9億噸,中國進口占比高達85%,但該市場仍然難以彌補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帶來的衝擊。
Seanergy Maritime主席兼首席執行官Stamatis Tsantanis在分析2024年第四季度業績時指出,在好望角型船舶表現優於小型幹散貨船的一年之後,預計2025年船隊增長將放緩至1-2%,“為更緊張的供需平衡奠定基礎”。
儘管年初市場疲軟,但最近幾周即期價格和遠期運費協議(FFA)大幅上漲,預示著未來幾個月市場將走強。
Seanergy的負責人進一步強調,好望角型船舶需求的長期前景強勁,主要驅動因素包括大西洋盆地鐵礦石和鋁土礦出口的增加、歷史低位的訂單量以及預計將進一步限制好望角型船舶供應的環境法規收緊。他還特別提到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石專案,該專案預計於2025年開始出口,預計將“顯著提升噸英里需求”。Tsantanis表示,儘管能源轉型正在進行,煤炭仍將是全球電力結構的關鍵組成部分,隨著亞洲增加進口,這將支撐對好望角型船舶的持續需求。
來源:航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