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媒體報導 > 正文

146艘再創新高!中國造船業爭“氣”!

發佈時間:2025-02-19 09:16:54 閱讀量:203

146990萬立方米!全球LPG船訂單再創新高,超大型船(VLGC/VLAC/VLEC)需求領漲。在這場由清潔能源轉型驅動的造船熱潮中,VLAC正成為繼LNG船之後下一個高附加值船型風口。揚子江船業、恒力重工等民企首次斬獲VLAC訂單,標誌著中國造船業在高端液化氣船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克拉克森在其近期發佈的報告中稱,2024年全球LPG船新船訂單量達到146艘約990萬立方米,較2023年的800萬立方米進一步增長,連續第二年創下歷史新高,按運力計算是過去10年平均水準的2.7倍。各細分領域對新造船的需求都很旺盛,其中對超大型液氨運輸船(VLAC)和超大型乙烷運輸船(VLEC)的需求尤為強勁。


報告指出,2024LPG船新船訂單繼續保持著空前的增速,這其中有一系列驅動因素,包括船隊更新、良好的中期LPG運輸需求增長預期(包括氨產量的強勁增長前景)、美國乙烷專案的穩健發展以及近年來強勁的現金流。


具體而言,去年VLGC/VLAC新船訂單多達55艘總計500萬立方米,再次刷新了歷史紀錄。其中VLAC新船訂單量為42381萬立方米,約占LPG船總訂單量的39%。另一方面,2024年船東對傳統VLGC的興趣有所減弱,去年新船訂單為110萬立方米,創近7年新低。


據瞭解,VLAC是一種經過優化的VLGC,既能運載液氨,也能運載LPG,且成本僅比標準VLGC增加約150萬美元。由於在未來能源供應鏈中,液氨被視為代替化石燃料的可行方案,因此不少國際海運公司正在率先訂造VLAC


VLAC是不亞於LNG船的高附加值船舶。與LNG一樣,氨以液體形式運輸,在零下33攝氏度液化,露點高於LNG和氫氣。要建造能夠大量安全運輸液氨的船舶,既需要很高的技術能力,也需要大型生產設施和高水準的工程管理力量。



與此同時,去年VLEC新船訂單量也創下了歷史次高紀錄,達到23270萬立方米,雖然比2023年減少了13%,但仍是近10年平均水準的3.5倍以上。去年還出現了全球首批15萬立方米特大型乙烷運輸船(ULEC)訂單,新加坡航運公司Eastern Pacific ShippingEPS)去年訂造了815萬方ULEC,其中江南造船將建造6艘、韓國HD現代三湖將建造2艘。


小型LPG船新船訂單同樣堅挺,去年6.5萬立方米及以下LPG船新船訂單達到創紀錄的220萬立方米,船東對具有貨物靈活性的多氣體(multi-gas)船興趣增加。特別是在中型LPG船(MGC)領域,2024年新船訂單約為160萬立方米,相比2023年的110萬立方米增長了45%


另外,去年EPS在黃埔文沖下單訂造460000立方米大型LPG運輸船,終結了大型LPG船(LGC)領域自2015年以來長達十年的零訂單。專家指出,由於基礎設施和貿易限制,大型LPG船是現有最大的液氨運輸船,但是未來的液氨運輸格局將發生改變,這些新建60000立方米LPG船可能會用於填補空白或過渡期。


從建造國家來看,韓國船企在LPG船建造市場仍然佔據主導地位,按運力計算去年韓國船企承接了全球51%LPG船訂單。不過,隨著中國船企的崛起,韓國船企的市占率已經在過去五年中下降了14個百分點。相比之下,中國船企的市占率則進一步擴大,達到46%,與2019年的25%相比增加了2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國內有三家船企成功進軍超大型船(VLGC/VLAC/VLEC)領域。揚子江船業在去年相繼獲得了首份VLEC訂單、首份VLAC訂單,成為國內第一家進軍超大型液化氣船建造領域的民營船企。恒力重工從其母公司恒力集團承接了首份VLAC訂單。去年年底,啟東中遠海運海工首獲VLGC訂單,將為中遠海運建造287000立方米VLGC,這也是中遠海運集團首次投資訂造VLGC


長期以來,國內只有江南造船一家船廠活躍在超大型液化氣船建造市場,獨自對抗日韓船企。雖然大船海工和外高橋造船曾經交付過VLECVLGC,但這兩家船廠近年來均未再承接過新訂單。隨著更多船廠的加入,預計中國船企在LPG船建造領域的市場份額將持續增加。


在經歷了20232024年的強勁訂單潮後,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1LPG船手持訂單已經達到了史上最高的2991988萬立方米,占現有船隊比例約為40%


展望未來,在液氨運輸需求增長的預期下,LPG船訂單前景樂觀。挪威諮詢公司Rystad Energy估計,到本世紀30年代中期,清潔氨的貿易量將達到7600萬噸,是2020年貿易量的四倍。預計到2035年為止,全球液氨運輸船的訂單總量為150~200艘,平均每年需要20艘左右。



來源:國際船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