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地缘政治添变数

发布时间:2025-02-21 09:22:11 阅读量:220

在关乎未来石油供应链及油轮市场走向的大局中,每周都有新变量出现。船舶经纪公司Gibson在其最新周报中表示,本周,特朗普与普京就终止俄乌战事进行了直接对话,尽管和平进程的时长与形态尚不明确,但鉴于这场战争对油轮市场的深远影响,这无疑是左右中期市场前景的关键所在。

 

 


Gibson指出,受战争影响,油轮吨海里(包括原油、DPP、CPP)增长了5.5%,而随着2023年欧美对俄石油禁运及设限政策的实施,增长率更是达到了7.3%。尽管增长不全由战争因素推动,但战事无疑是主要动因,尤其是在2023年的数据中。对于和平协议一旦签署,贸易流通能否恢复常态,业界仍存争议。但若制裁得以解除,贸易部分正常化则指日可待。目前关键问题在于欧洲炼油商能否重新接纳俄罗斯原油,若能如此,贸易流通或逐步向战前状态靠拢,尽管难以完全复原。预计今年欧洲炼油产能将比2022年减少50万桶/日,德国炼油厂的关闭将制约俄罗斯管道流量的恢复。同时,其他产油国(特别是美国)已夺走欧洲市场份额,要想重新夺回,挑战重重。

 

Gibson分析称,相较于原油市场,成品油市场遭受的冲击更为显著。2023年,欧洲急于从中东、印度、远东及美国寻找替代俄罗斯的石油产品,导致CPP油轮吨海里数大幅攀升。在此背景下,原本输往欧洲的俄罗斯成品油不得不转向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等新兴市场,这一转移尽管造成了运输效率的降低,却为油轮船东和贸易商带来利好。初期,欧洲乃至全球的炼油利润率因此提升,但若俄罗斯供应恢复,这些利润率或将承受压力。预计欧洲炼油活动将缩减,远程海运进口亦随之减少。在美洲市场受挫的美国炼油商或有希望夺回部分份额,但整体影响依旧显著。

 

Gibson指出,一旦对俄制裁解除,印度和中国等原油进口国将面临更激烈的俄油竞争。不论欧洲是否重新接纳俄罗斯石油,这些国家可能会因价格和特定原油等级的炼油利润驱动,增加从西非、美洲和中东等地区的进口。

 

在原油轮市场,阿芙拉型船成为俄乌冲突的最大赢家,苏伊士型船紧随其后,而超大型油轮(VLCC)则失守市场份额。作为VLCC的传统目的地,印度和中国更偏好大型油轮,但受俄罗斯港口限制,不得不转向阿芙拉型和苏伊士型船。因此,印度或中国增加自俄罗斯以外地区的采购,将更有利于VLCC,因为这些新增货源多来自西非、美洲或中东——这些区域是VLCC的关键市场。而随着成品油价格上限的实施,成品油轮、LR2和MR型船的吨海里数涨幅最为显著。考虑到贸易流可能重新回归至俄罗斯对欧洲的出口,以及美国海湾地区出口或夺回拉丁美洲部分市场份额,MR型船受贸易回流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然而,LR2型船面临着挑战,随着欧洲自苏伊士以东地区进口的减少,LR2型船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Gibson评论称,重返“新常态”并非全然不利。对于主流船东而言,对冲风险策略在于,尽管他们可能面临吨海里需求的下降,但任何重新加入俄罗斯贸易的主流船东都不太可能使用20年船龄的船只,且交易历史亦充满波动。在迅速老化的灵便型船队中,对20年以下船龄的船舶需求增加将会引发新的问题,因为众多船舶被转手,以参与油价上限框架之外的贸易。因此,MR型船的需求可能会在此背景下得到进一步提升。

 

Gibson在总结中指出,谈判似乎已箭在弦上,而在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之间,达成一个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尚存一丝可能性。目前,最终的解决方案扔不明朗,尤其是欧洲对俄罗斯及其能源出口的政策走向仍不确定。然而,自战事爆发以来,首次出现了和平的曙光,油轮运输格局的深刻变革已势在必行。


来源:Hellenic Shipping News